【設計江湖】果揚&木馬設計對未來生活的思考
HyungKun Yoon
首席設計總監/聯合創始人/國籍韓國(首爾)
日本國立千葉(Chiba)大學大學院設計科學專攻博士課程(感性工學設計)
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
丁偉
木馬設計創始人
環華理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主任
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未來設計研究院院長
設計立縣計劃推動者
問:去年丁老師在專欄中提到要講好上海的設計故事,要回到“超以象外,得其環中”這句話,丁老師如何理解?
結合把握內因與外因。
柳冠中先生提出“超以象外,得其環中”是設計的根本,這大概就是柳先生對系統論的解讀。比如我們要研究一個問題,如果只盯著這個問題,是很難從它的自身找到答案的,你應該去研究它的環境和它的外部;這就是所謂內因和外因的問題。
問: 如何看待新技術更新會讓老年人更難跟上的問題?
技術越進化,越接近生命的本質。
原研哉在小米品牌升級時的設計說明里曾經講過,科技越進化越接近生命的本質。他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小米品牌從一個科技的、能夠感知到的一個品牌轉向智能的、更接近生命的本質的品牌。
老人可能對技術、對它的界面有一種陌生和冷漠感。但是根據原研哉所講,實際上它到了另外一個層面:技術的進化,它更接近生命的本質,沒有那么的冷漠和難以接受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,這個問題應該就不存在。
問: 我們現在生活為什么需要設計?它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效應?
設計師鏈接多種資源實現同一目標。
可以通過對比來呈現這個問題。我覺得科學思維、商業思維、設計思維實際上它是不一樣的。我原來關于角色的局限性有三大思考:有效期、局限性還有灰度。這三個思考也決定了我看待世界的很多的角度,其中有關于角色的局限性。比如我覺得設計師的局限性是缺少主體意識,會容易把自己作為服務方。設計的價值是可以鏈接很多的資源,奔向某一個目標,無論是在農耕時代還是在今天的信息和服務經濟時代。